{{ $t('FEZ002') }}學務處|
中華民國111年6月23日衛授疾字第1110100867號公告,新增「猴痘」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。
1958年猴痘病毒(Monkeypox virus)首次從研究用猴子身上被發現,因此該病被命名為「猴痘」。人類感染猴痘病毒最早的個案是1970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一名9個月男孩,此後中非和西非靠近熱帶雨林的偏遠地區陸續有個案報告。
猴痘病毒屬痘病毒科(Poxviridae),正痘病毒屬(Orthopoxvirus)。主要由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傳播給人,屬人畜共通傳染病。猴痘病毒可分為中非(剛果盆地)分支病毒和西非分支病毒,中非分支比西非分支病毒更容易傳播和嚴重,中非分支致死率高達10%,而西非分支致死率約為1%。隨著1980年天花消滅和之後停止接種天花疫苗,猴痘成為現存最嚴重的正痘病毒感染症。
資料來源: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傳染病防治。
{{ $t('FEZ012') }}
{{ $t('FEZ003') }}2023-05-02
{{ $t('FEZ004') }}2023-08-08|
{{ $t('FEZ005') }}118|